教師介紹:凌軍,歷史高級教師、教研組長,從教23年,2000年加盟樹德博瑞,自2003年至今一直擔任班主任,每年均被評為?!皟炐惆嘀魅巍?,同時榮獲師德標兵、成都市優秀教師、郫都區優秀教師等榮譽。其講解善于把過去和現在巧妙結合,把僵化的歷史知識演繹得精彩非凡。
作為校本課程,目的不僅是為提高學生學史興趣,增加知識面,更是將它作為課堂必修教材的拓展,將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(唯物史觀、時空觀念、史料實證、歷史解釋、家國情懷)的培養作為重心與中心,這是我校歷史校本課程的設計思路。
本堂課以播放趙雷民謠《成都》視頻導入新課,優揚的旋律、朗朗上口的歌詞,讓學生喜愛不已。然后凌老師娓娓道來:“2017年有人因愛上一首歌而戀上一座城——成都,它不僅是趙雷最鐘愛的城市,也是我們最鐘愛的城市之一,如同所有多情的游子一樣,在‘流浪’的途中,成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站點。輾轉過很多地方,總會有一些他鄉成為故鄉。對于漂泊在外的人來說,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座‘成都’,她是珍藏心中最柔軟回憶的地方。今天,我們就以成都為中心,從歷史的角度來品味一下‘人文成都巴蜀文化’”。
凌老師讓學生分為三個小組提前搜集相關資料,分工協作共同參與,課上分享依次講解,第一個小組“地下成都——出土文物研成都”,精彩地講解了寶墩文化、三星堆文化、十二橋文化、金沙遺址文化,引導學生形成認識:由于時間太久遠,雖說出土了大量文物,但卻缺少文獻的佐證,古老成都文明與中原文明相比,顯得相對獨立和分散,神秘而燦爛,只能根據文物的特點來感悟巴蜀文明的歷史傳承性。
第二個小組“地上成都——名勝古跡游成都”,由學生扮演導游,先后為其他同學講解了望叢祠、都江堰、琴臺故徑、青城山與青羊宮、文殊院大慈寺、武侯祠、杜甫草堂、望江樓、永陵墓、人民公園、大邑劉氏莊園,整個游覽講解以歷史時間為序,空間位移為路線,讓學生在思想上暢游成都,傳遞成都豐厚的歷史底蘊。
通過前面二個小組的分享,成都有歷史、有文化、有底蘊,那現實中的成都是怎樣的?自然而然過渡到第三個小組“人文成都——民俗文化品成都”,精彩演繹現實中的成都,幾位同學依次講解成都名稱的由來及幾次更名、老成都民俗古建筑、成都的節日風俗、成都特色文化、舌尖上的成都、成都的休閑文化等。
最后,凌老師做主題講解,歸納總結,完成教學升華:成都的民俗,老成都的情,這里的民情風俗賦滿了傳承味兒,不斷牽動著成都人靈魂深處的歸屬感,卻不因時光流逝減弱。改革開放后的新成都更是充滿“創新創造、優雅時尚,樂觀包容、友善公益”的情懷。課程尾聲,又以趙雷的歌曲結束,婉轉悠揚,意猶未盡!
|